新车共推8个版本车型,官方指导售价为30.99-46.99万元。配置调整后,全系将配备254T算力的X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此外,5D音乐座舱除入门版车型外按天配资杠杆,其余版本也将为标配选项;Max车型,将配备XNGP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整体性价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日,《健闻咨询》从相关信源处获悉,上海医药计划入股高济健康。
上海医药是国内排名前三的综合性医药企业,进口药品的品种数和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市值接近700亿元人民币。高济健康是高瓴资本旗下的连锁药店品牌,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去年冲击港股上市时的预期估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从业务的契合度来看,上海医药主营药品分销,高济健康则主攻药品零售,两者分处药品流通产业链的两端,具有天然的互补性。而从行业视角来看,上游的日子要远比下游好过。今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在持续做大营收的情况下,实现了两位数的利润增长,而多家上市连锁药店则早早就报出了利润增速同比下滑的预告。
“上药想要入股高济,从商业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因为它自己的零售板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碰到合适的标的,补强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资深医药行业从业者文峰(化名)告诉《健闻咨询》。
而站在高瓴资本的角度,在高调砸下数百亿资金和7年的时间成本后,去年冲击上市未果已经几乎判定了高济项目的成败。加之门诊统筹、药品比价、医保线上支付等宏观政策对药品零售行业的持续影响,如果能卖股“回血”,静候黎明似乎是更明智的举动。
于是几经辗转,高济健康的故事又换了新的版本——一个千亿营收的医药分销巨头,加上一家万店规模的大连锁,两者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就此消息,《健闻咨询》联系高瓴资本和上海医药方面求证,高瓴资本对此消息予以否认,截至发稿时未获上海医药回复。
“七年”之痒:寻求退出的操盘方
近期,高济健康的一场中高管会议,连续开了12个小时。
据高济健康官方微信账号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7月26日,高济总部和平台的主要管理层以及高瓴资本的相关团队,在南京开了一场下半年业务研讨会。会前,公司层面收到了各个平台和项目公司负责人的400多个意见和建议,会议也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了晚上9点。
据了解,此次会议的业务讨论主要聚焦在运营、商品、加盟及组织四个方面。会议的背景之一是换帅——就在会议召开的4天前,《健闻咨询》独家刊发了“高济健康CEO、总裁换人”的报道,4天后,原华东区域负责人龚建军就正式作为高济健康的新任CEO出席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
从龚建军的发言内容上,我们或许能够窥见此番高层变动背后的原因。他多次谈及的一些措辞,包括“着眼一线的员工和客户、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提高组织沟通效率”等,都指向了原管理团队的风格过于强势。
此前就有多位受访人士向《健闻咨询》表示,原高济健康总裁牛和义为人务实,抓业务抓得很细。再加上性格直爽,批评下属不太留情面,“肯定不是老好人的类型”。
此外,在具体的业务方向上,龚建军明确强调“要快速发展加盟业务”,这也是牛和义时期的非核心板块。据接近高济健康的内部人士透露,高瓴资本对原高管团队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没能成功上市。而上市受阻的原因之一高济健康对加盟业务不够重视,丢掉了门店规模第一的位置。
大力发展加盟业务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药品零售行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文峰看来,做大加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经营业态,但前提是,总部既要有过硬的信息化能力,统一的经营管理体系,还能够激发加盟商的积极性,“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家连锁能够做到这样的控盘能力,高济健康也不例外。”
高济健康的换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政策阵痛下的行业低迷还在延续。根据中康科技数据,今年上半年,超过14000家零售药店关门歇业,其中二季度关停了近9000家。
头部连锁层面,今年一季度,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中,健之佳和漱玉平民都出现了利润下跌。一心堂则在半年业绩预告中披露,预计利润下降40%左右。另一家国有连锁药房——国大药房更是传出半年亏损1400万元的消息,成为国内有据可查的首个正式确认亏损的上市连锁药店。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高济这次如果出售部分股权肯定是‘割肉’了,但毕竟大环境放在这里,再不卖,可能亏得更多。”文峰表示,尤其是考虑到上海医药在供应链上游的话语权和合作前景,即便需要在财务上作出让步,对当下的高济健康来说也是可接受的。
上药需要补强零售业务
高济健康想要融资,在业内早有风声,但上海医药有兴趣接触,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药品零售这个行业绝大部分都是民企,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讲求效率的市场,国资一般不愿意进来。”一位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国资的优势是资源和规模效应,往往会选择更上游的产业链来做布局,具体到药品流通领域,分销比零售更适合。
从上海医药的营收结构来看也确实如此。2023年,上海医药的总营收是2603亿元,医药商业是绝对的大头,收入2340亿元,占比接近9成。而在这2340亿里,绝大部分都来自分销,真正的零售收入只有91亿元。
“上药的零售版图,主要是由华氏、雷允上这些偏OTC类的连锁药店和以高价创新药为主的上药云健康两部分组成,业务体量不会太大。”一位接近上海医药的内部人士表示,上药旗下的零售药店总数在2000家左右,综合实力远不及国大药房和几家民营的上市连锁药店,大概排在第二梯队靠后的位置。
尽管算不上核心主业,但上海医药一直把药品零售作为长线来布局。2015年,上药在国内率先完成了DTP药房的品牌整合,推出了上药云健康平台。2018年又以5.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药品分销巨头康德乐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实体,将其专业的药事服务能力引入自己的零售体系。今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先后在京东和美团开设旗舰店,加快线上零售渠道布局。
“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撒胡椒面,没有用全力,也比较谨慎,但该踩的点确实都踩上了。”上述内部人士表示,这次考虑入股高济健康是上海医药零售战略的一贯延续。一方面,这些头部零售企业的估值已经接近或处于周期底部,价格比较合适。另一方面,上药仅仅是参股,而非控股,可以走一步看一步,进退自如。
从药品流通领域的上游向下游贯穿,打造批零一体化模式,在行业里早有先例。国药控股自不必说,早早就迈入万店俱乐部,是唯一能够抗衡六大上市连锁药店的国家队。九州通则是在2021年推出了“万店联盟”计划,称将利用供应链优势,在3年内开到3万家药店。截至目前,九州通旗下的“好药师”零售门店已经突破2万家,2023年的营收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
“上药本身是国资背景,最大的短板就是效率。如果它想要复制九州通的经验,最快的途径就是绑定一家民营的大零售。”文峰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上药确实能和高济在业务上有较多的联动场景,比如说一些抢手的新品种,上药可以优先供给高济。高济这15000多家药店,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覆盖上药庞杂的品类。
但除了这些表层的原因之外,借助高济健康成熟的零售体系,更好地触达院外患者,或许才是上海医药最根本的战略意图。
从长远看,不管是医药分家的顶层设计,还是门诊统筹、处方外流、药品国谈等具体政策,都是在强化社会药房在药品流通中的作用和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联结全球顶尖药企的流通平台,在内部打通分销和零售,形成一套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商业运转体系,自然是上海医药最渴望讲述的故事。
“我倒是觉得,不要过早下判断,也不必去期待这个交易会带来什么颠覆性的改变。医疗是一个缓慢的行业,要有耐心才能看得到终局。”文峰说道。
举报 文章作者
健闻咨询
相关阅读 二季度8792家药店关闭,门店高增长迎拐点,出路在哪?全国关闭的药店数量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6778家增加至第二季度的8792家。
08-19 19:55 突发!A股第三大药房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留置在A股8家线下药房上市公司中,按照2023年营收排名的话,老百姓位列第三位置。
07-30 19:11 医保基金在药店“流失”为何难防?业内普遍认为,门诊比住院难监管,而药店又比门诊难监管。
06-27 21:14 应雁芳:结构性行情下 板块表现分散 反弹持续性受考验05-28 10:29 一连锁药店公开进货价“底价卖药”,药店好日子到头了?
重庆鑫斛药房宣布从4月20日起调整价格模式,所有商品按出厂价顺加1%-14%对会员进行销售按天配资杠杆,成为会员的条件是缴纳100元的年费。
04-29 09:2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